要在新加坡说马来文而又受益,当然要看对象。

刚才经过一个季节性流动的马来档口,看到卖相很好的马来式炒果条和 Ramly Burger 标志,感觉异常亲切。

“Makcik,kuey teow goreng satu. Bungkus。”(阿姨,炒果条一包。)

那马来玛姬睁着眼看着我,然后就开始动手帮我打包。

“Err… Tambah telur lagi,ada tak?”(Err…再加一粒蛋,有吗?)
“Egg?This one can?” 然后指了指撒在另外一“盆”炒面上的蛋碎。

“Tak ada mata lembu ke? OK lah, boleh juga。”(没有荷包蛋吗?不用紧啦,也是可以。)

过后,到我眼睁睁地看着她再夹了一只虾和一粒鱼圆放在我的果条上。

“This one for you only。”她压低了声量跟我说。

付了比列出来市价更便宜的$1.50就心满意足地走了。

应该不是要收档的关系才收我便宜些。因为之前也有两位女士买了那两元炒面,但没有我这种待遇。。。

呵呵,也不知道他会不会想到我是马来西亚人,所以会讲马来文。但是看得出的是,她不太习惯和华人说马来文吧(因为她和工作人员都说马来文),所以都以英文回应我的问题。不过呢,可能她又觉得我这华人很有趣,又会说马来文,所以才私底下关照我。

我不管她怎么想,总之是赚到一点加料的小餐,嘻嘻~

kuey-teow.jpg